第 1 章
引言
1.1 研究背景
1.2 研究目的
1.3 研究意义
1.4 研究方法
1.5 研究设计
1.6 研究路线
1.7 研究章节安排
第 2 章
隐性知识综述
2.1 知识观
2.2 隐性知识的内涵
2.3 隐性知识研究综述
2.4 客观主义知识观的隐性知识管理
2.5 流程主义知识观的隐性知识管理
2.6 隐性知识研究现状述评
2.7 研究主问题的提出
第 3 章
预调研及子问题的提出
3.1 预调研的方法
3.2 预调研的取样
3.3 预调研访谈问题的设计
3.4 预调研结果分析
3.5 研究子问题的提出
第 4 章
方法论
4.1 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
4.2 数据收集方法
4.3 数据分析方法
4.4 访谈提纲的设定
4.5 访谈对象的选取
4.6 访谈程序
4.7 质性研究的评估
第 5 章
个人隐性知识的觉知阶段
5.1 个人隐性知识觉知途径
5.2 个人隐性知识自我觉知的影响因素
5.3 个人隐性知识他人告知方式的影响因素
5.4 个人隐性知识觉知原因
5.5 个人隐性知识觉知状态
第 6 章
个人隐性知识的灵感阶段
6.1 灵感阶段个人隐性知识的状态
6.2 灵感阶段个人隐性知识产生的相关因素
6.3 个人灵感阶段隐性知识产生原因分析
6.4 情境在个人灵感产生过程中的作用
6.5 个人在灵感产生中的作用
第 7 章
个人隐性知识的建构阶段
7.1 个人隐性知识的建构过程
7.2 个人隐性知识的建构原因分析
7.3 个人对相关灵感的整合与发展
7.4 建构阶段个人隐性知识的特征
第 8 章
个人隐性知识的形成
8.1 个人隐性知识的形成阶段
8.2 形成阶段的个人隐性知识及其表现方式
8.3 形成阶段隐性知识的产生条件
8.4 形成阶段隐性知识的特征
第 9 章
结论与展望
9.1 个人隐性知识的产生是四阶段的行为过程
9.2 个人隐性知识的觉知是个人隐性知识产生的前提
9.3 个人隐性知识最初来源于灵感
9.4 建构阶段的隐性知识基于灵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
9.5 形成阶段的隐性知识是个人头脑中系统隐性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
9.6 研究的理论贡献
9.7 研究不足与展望
参考文献
附件 A 访谈知情同意书
附件 B 关键事件个人访谈纲要